新闻发布

浅谈中国的酒店文化

发布时间:2011-02-22 20:23:06 来源: 浏览:1077

 浅谈中国的酒店文化

中国酒店文化是以民族文化为底蕴,是中国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了特色形态的基本框架后,以顺应市场经济需求,各地区应运而建立的不同性质的酒店和管理经营模式,源源不断地填充着中国酒店业新的内容。作为酒店经济最高表现形式的酒店文化渐渐浮出水面,酒店文化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作为核心部分的酒店管理理念和价值观;二是以不同管理方式体现出来的酒店组织构成以及与之匹配各项职责制度;三是能充分展示酒店自身优良形象的员工行为方式。
  一、 创立中国特色酒店文化,是推动酒店业发展进步的原动力。由于我们的国情、民情、文情以及区域风俗习惯的不同,使得我们在管理酒店时,既不能原样不动的照搬西方国家的酒店管理模式,也不能全盘模仿亚洲其他国家的酒店管理方法。因为酒店文化的涵义从一个侧面上讲,代表着一个国家民族的形象。只有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对别国经验有益的借鉴和吸纳,创立本民族的酒店文化,才能展现中国酒店文化的完美。从这一点上说,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给我们带来了创立民族酒店文化的契机和空间。首先应该阐明,酒店文化不单纯是某种意义上的经营资源配置和优化。它既是酒店经营的要素,又是中国企业文化中重要的亚文化。它是伴随国家经济的总体发展而活跃发展起来的,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
  二、 酒店文化是酒店无形价值的体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人们更加清晰地看到,酒店经济效益的取得,取决于一个酒店的无形资产、酒店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酒店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及敬业精神、酒店整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为以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会充分展现酒店整体形象,实现酒店短期目标以及长远规划与员工行为准则的一致性目的的酒店文化,就能增强酒店发展的原动力。设想如果一家酒店的酒店文化落后于自身现代化酒店的硬件环境,那么酒店的整体实力必将大大削弱,酒店的管理也容易进入疲劳管理和重复单一运作的误区,无疑会阻碍酒店的发展。科学的酒店管理方式和市场化的经营理念,应是在吸纳、借鉴和总结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它是酒店更高、更超前的二级动力。只有将这种宝贵无形资产通过转化于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才能使酒店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成为酒店共同价值观的核心,那么,酒店才会在实现自身目标的前进过程中正确地把握风向标,顺利发展。
  三、合理配置使用人才,不断提高员工素质是酒店文化的根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明天"。众所周知,酒店获取经济效益的高低,最终取决于人的因素,人是酒店的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讲,酒店管理的表现方式是个性化的体现,酒店文化氛围可以通过人的实际行动发挥作用。酒店需要的是高素质、高智商的管理人才,不仅仅是年龄加文凭加从业经验的人,而是后天实践过程中的才。一是个人独有的思路,二是在酒店提供良好工作条件、生活气息的氛围环境里武艺的施展。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是,酒店自身的选拔和培养。俗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新员工入店开始起,对求知好学、可塑性强的年轻人重点培养、筛选出酒店需要的管理人才。因为他们最容易把先进的科学管理同酒店自身的具体实际相熔一炉。这种选才还可以让广大员工看到酒店唯贤是举的人才管理机制,诱发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用努力工作的精神和智慧竞争的结果实现自身价值,使员工的群体素质不断提高。
  四、 酒店文化只有在不断开拓创新中才能向前发展。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供求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卖方市场已经戏剧性地转化为买方市场,经济运行规则也日趋完善。酒店在微利环境中立足生存,就必须要开拓创新、不断的推出时尚的特色经营,树立起酒店新的形象,以取悦顾客。而新形象的创立是酒店文化孕育的结果,它的优劣又直接决定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你所占有的份额和行业中的主导地位。但是,主导地位是可以转换的,这就要求酒店文化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的开拓创新。市场经济的竞争实际上就是高层次的文化竞争,这种文化是酒店群体科学、智慧的精华,是渗透到酒店运行全里程、全方位的理念意志、行为准则,是市场竞争强有力的手段,只有不懈地发展酒店文化,酒店才会有美好的明天。

酒店一切经营活动的目的都是为着盈利。一个企业离开了盈利,它就无法生存下去。财务部在酒店的经活动中负责收集、记录、分类、总括、分析货币交易以及由此而得出的结果和结论,向管理者提供经营资料,供总经理进行经营决策。

首 页 | 公司简介 | 会员动态 | 证书查询 | 政务公开 | 会展信息 | 培训信息 | 中介服务 | 行政处罚

Copyright 2002-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悦林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10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石龙路569号一幢319室 客服电话:021-62586020 , 54110580 沪ICP备0603564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106号